麒麟 9020 芯片采用 8 核心 12 线程架构设计,CPU包含 1泰山大核 2.5GHz + 3泰山中核2.15GHz + 4 * 小核 1.6GHz,GPU 为 Maleoon 920。从性能参数来看,它的 CPU 频率得到了提升,GPU也首次实现换代,游戏性能较前代有了明显增强。
而且,麒麟 9020 实现了 CPU 大中小核全自研,用上了全新自研小核心,相比公版小核心性能大幅增强。从 GB6 跑分数据来看,单核成绩达到 1.6K、多核成绩为 5.1K,单核性能介于骁龙 888 + 和骁龙 7+Gen2 之间,多核性能介于天玑8300 和天玑 9200 之间。
安兔兔跑分综合得分约 125 万,相比麒麟 9010 有 30% 左右的提升,理论综合性能甚至可超过骁龙 8+ 。华为终端 BG CEO 何刚更是明确表示,华为 Mate70系列每一颗芯片都有国产的能力,这意味着华为手机实现了芯片 100% 国产,并且还搭载了自研原生鸿蒙系统,彻底摆脱了对美国芯片和安卓系统的依赖。
反观高通,他们所谓的 “全球化分工” 到底是什么呢?
高通的商业模式可不简单,不仅靠卖芯片盈利,还通过收取高额的专利授权费来获取巨额利润。厂商要是使用高通芯片,就得交两份钱,一份是购买芯片的费用,另一份则是专利授权费。这对于中国厂商来说,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。有网友形象地调侃道,买高通芯片就好比买了车,还得额外花钱去买车钥匙。这种近乎垄断的专利模式,让高通在全球芯片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,其他厂商只能在其阴影下艰难生存,沦为为高通打工的 “打工仔”。
如今,华为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实力,成功打破了高通的这种垄断局面。高通不仅失去了华为这个重要客户,而且眼看着华为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,自己却毫无办法。于是,高通坐不住了,跳出来指责华为不尊重 “全球化分工”。
可大家仔细想想,当初美国制裁华为,禁止向华为提供芯片的时候,高通有站出来说过要维护全球化分工吗?那时候怎么不见他们考虑产业链的稳定呢?现在华为靠自己的本事成功突围了,高通却跳出来指责,这不是典型的 “双标” 行为吗?
高通的这种指责,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恐惧。他们既希望所有厂商都继续依赖他们,乖乖地交钱,又害怕像华为这样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崛起,从而动摇他们的地位。但时代在发展,科技在进步,企业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。
全球化不是谁家的后花园,更不是“强者制定规则,弱者乖乖交钱”的旧秩序。
华为的选择,是对技术自主的坚持,也是对公平竞争的呼唤。
它提醒世界:真正的全球化,是每个国家、每家企业都有能力参与规则制定,而不是永远当“付费用户”。
所以,别再拿“全球化”当大棒砸人了。如果你的“全球化”等于“所有人都得用高通芯片”,那对不起——我们选择的,是另一种全球化:叫“自立自强”。
而高通,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和商业模式了,否则,被市场淘汰也只是时间问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