槐花苦累(又名:蒸槐花、面蒸槐花)是一道传统的中国地方特色美食,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尤为受欢迎。
苦累起源于中国农村地区,尤其以太行山区的井陉、邢台等地为典型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穷苦人家为了果腹,常将野菜、树叶等拌以粗粮(如高粱面、玉米面)蒸熟食用。因制作过程辛苦劳累,故得名“苦累”。
关于苦累的起源,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。明朝天启年间,井陉地区遭遇大旱,粮食歉收,村民们面临饥荒。然而,在郝西河村,一棵古槐树却枝繁叶茂,成为村民们的救命稻草。村民们采摘槐叶和槐花,配以少量面糠充饥。为改善口感,他们尝试加入花椒叶、食盐等调料,并撒上干玉米面拌匀后蒸熟食用。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饥饿问题,还意外地创造出了一道美味佳肴。
槐花苦累的家常做法
槐花苦累的制作过程虽不复杂,但每一步都需认真对待,以确保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。
材料准备
新鲜槐花:适量(根据个人喜好和食量调整)
面粉:适量(能够均匀覆盖槐花表面即可)
植物油:适量(用于拌槐花,防止粘连)
盐:适量(根据个人口味添加)
大蒜:几瓣(用于制作蒜汁)
香油:适量(用于调味)
葱花:适量(用于调味)
辣椒油和麻油(可选):根据个人口味添加
展开全文
制作步骤
槐花处理:
将槐花从树上采摘下来,仔细去除杂质和硬梗。
用清水将槐花清洗干净,并浸泡片刻。
捞出槐花,放在阴凉通风处控干水分,确保槐花表面无多余水分。
拌槐花:
在槐花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,用筷子或手轻轻拌匀,使槐花表面均匀覆盖一层油膜。
撒入适量面粉,继续搅拌均匀,直至每朵槐花都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。
蒸槐花:
在蒸锅中加足水,大火烧开后放入蒸笼。
将拌好的槐花均匀铺入蒸笼中。
盖上锅盖,大火蒸约10分钟,直至槐花熟透变软。
调味:
将蒸好的槐花取出,放入大碗中。
加入适量盐,用筷子轻轻拌匀。
准备蒜汁:将大蒜捣碎成泥,加入清水调成蒜汁。再加入葱花和香油,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盐量。
将蒜汁均匀地浇在槐花上,用筷子轻轻拌匀。
如喜欢辣味或麻味,可加入适量的辣椒油和麻油。
享用:将拌好的槐花苦累盛入盘中,即可品尝这道美味的传统小吃。
苦累不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见证。它承载着井陉及太行山地区人民的苦难与奋斗历程,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。
作为太行山地区农村的特色小吃,苦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地域文化色彩。它是当地人民日常饮食的一部分,也是招待宾客的佳肴。
在井陉及太行山地区,苦累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。人们在制作苦累时融入个人创意与喜好,形成各具特色的风味。同时,品尝苦累也成为了一种缅怀过去、珍惜现在、展望未来的方式,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